11月5日,由“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数控机床专项与汽车领域现场对接会在上海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并讲话,工信部装备副司长罗俊杰主持会议。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副司长张洪刚,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上海市国防科工办主任吴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分别致辞。
会上,数控机床专项总体组技术总师卢秉恒院士做“数控机床专项汽车制造装备领域总体进展情况介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董扬常务副会长做“汽车行业装备制造发展需求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金隼教授做“轿车动力总成关键零件国产加工装备与工艺集成验证平台”执行情况报告,来自重庆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济南二机床、中大创远等企业就机床企业研发及汽车领域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题报告。
林忠钦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成果从原创到大规模产业化一般需经历从“0到1、1到10、10到100”的三个阶段。促进数控机床专项成果进入汽车工业应用需要开展从“1到10”的大量工程化验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汽车与机床企业共同建设一个试验线、搭建一座桥梁,制造装备按照汽车厂最严格的标准加工、试验、反复提升再投入实际生产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汽车企业输出工艺标准和质量要求,机床企业按照汽车工业标准提升产品研发、质量管控、售后服务等各方面能力,科研人员也将按照这个过程的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培养出一批真正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振兴的科技和工程人才。
辛国斌指出,数控机床专项实施九年来,始终坚持企业主体、用户导向,主机牵引、协同发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等原则,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汽车领域是机床行业最大的用户,要把握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正确看待机床行业的成绩与不足,坚持“政府搭台、行业铺路、企业唱戏”的思路,促进机床与汽车两个行业进一步加深了解、增强互信,不断完善长效合作机制。高档数控机床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基石,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强国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强基础、补短板”的紧迫要求。要紧牵科技创新“牛鼻子”,坚持需求导向,强化企业主体,进一步拓展“产学研用”合作,把推动机床行业、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举措落到实处。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上海交大在临港建设的汽车动力总成加工装备与工艺集成验证线,就汽车与机床行业的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并共同见证了一汽、上汽、玉柴等汽车企业于装备企业的6个产学研用合作项目签约。
该会议是近年来上海交大在国家重大专项领域承办最大规模的重大会议,对学校承担的数控机床专项课题顺利实施和成果产业化应用并形成标志性重大成果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促进学校机电等学科交叉发展、扩大学校在数控机床装备领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自04专项设立以来,学校牵头承担课题4项,参与承担57项,在高效精密数控刀具可靠性设计制造、数控机床多误差实时动态补偿、轿车动力总成高端加工装备等技术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并已在多家机床企业得到应用,为提高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工艺水平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上海市委市政府已正式将由上海交通大学倡导、浦东临港新区支撑的“上海市智能制造创新型功能转化平台”作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首批启动的创新型功能转化平台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勇于创新机制体制,鼓励高校科研人员走出校园、与工程技术骨干共同艰苦创业,聚集了海内外科研与产业优势资源,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汽车动力总成高端制造、航空发动机测试验证、燃料电池、轻合金材料、核电测试装备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树立了示范标杆,助推上海临港、上海市和国家高端智能制造产业的创新发展。
来自工信部、科技部、工信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临港管委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机床和汽车行业60家企业代表等160余人,上海交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机关部处和院系代表参加了会议。
来源:【上海交大新闻网】数控机床国家重大专项与汽车领域现场对接会在临港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