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航空发动机研发平台的多级轴流压气机试验装置
由上海交通大学领衔的燃气轮机研发平台,已经分别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和临港新城建成,上海市的民用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也已经正式启动。这一切,都将为在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提供条件。
燃气轮机是涉及国家能源和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能源动力装备领域的最高端产品。大到大型发电装置,小到窄体民用客机,燃气轮机都是最核心的部件。而且,它还是反映一个国家先进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标志———如今,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的研发,已经成为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研发重点。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燃气轮机的自主设计能力,核心技术都由发达国家掌控。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燃气轮机研究院名誉院长翁史烈告诉记者,一个世纪以来,燃气轮机是一个困扰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关键科技难题,“我国燃气轮机的发展道路很不平坦。在上世纪某一阶段,由于能源供应不足、科学技术和研究缺失严重,燃气轮机产业纷纷下马,形势十分惨淡。直到本世纪初,情况才有了根本的转变:我国不仅通过打捆招标,引进技术,开始把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本土化、国产化,而且进一步迈出了自立更生、自主创新的步伐,逐步有了燃气轮机的自主生产能力。”
翁史烈介绍说,目前上海的企业和全国的高校形成了产学研联盟。上海电气集团是国家重要燃气轮机制造企业之一,已为国内外生产了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40多台,为燃气轮机的工程技术提供了科研支持。
而且上海电气集团占有国内燃气轮机市场份额的35%强,近期又收购了一家海外著名燃气轮机公司,为我国燃气轮机研发团队的国际化走出了重要一步。除了生产制造,上海在燃气轮机研发方面也可谓硕果累累。当年,正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解决了歼-7战斗机高温叶片的材料问题,使国产战机重返蓝天;也是上海交大教授们解决了会引起飞行安全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问题。上海的研究也为舰船动力的燃气轮机化作出不少贡献。近来,上海大学更是在燃气轮机高温叶片的材料和工艺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要实现科技创新就一定要超越。”翁史烈说,为了推动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项目的建设,上海已经历了长期的科研积累,现在已全面开始推动建设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并坚持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转化平台。未来将建成的面向全国的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平台,将成为重型燃气轮机与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中心,并形成设计能力和关键器件组装集成能力。而所有这些努力,都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从“跟踪”到“超越”的转化,把资源集中在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上,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当这一切目标实现时,我国的发电燃气轮机将从传统的柴油机转为低排放的设备,而我国的航空航天设备也将用上自主研发的发动机。
翁史烈说,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设好了学科交叉平台,包括燃气轮机研究院、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能源研究院和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叶轮机械研究所、内燃机研究所、材料学院等的院士教授,都为国家燃气轮机专项任务的下达,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所提出的燃气轮机任务的实施作好了充分准备。
来源:《文汇报》 2016.06.03 第09版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