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小液滴,不简单/可重组的磁性微型机器人集群问题探究
时间:2019年3月22日 13:30-15:30
地点:必赢线路检测中心 F310会议室
主办:必赢线路检测中心青年教师联谊会
邀请人:乐心怡 博士(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
报告人:潘振海 特别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潘振海,必赢线路检测中心特别研究员,主要从事微尺度多相流、相变传热、
芯片冷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潘教授本科和博士均毕业于北京大学,之后在美国普渡大学冷却技术研究中心担任博士后,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获上海市浦江人才称号。
报告摘要:
自然界中随处可见、毫不起眼的微小液滴,在很多工程应用中却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报告首先从液滴蒸发现象催生出的多种典型应用场景谈起,向听众展示“小小液滴”在多个科学、应用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之后分别从主导液滴蒸发的四个关键传递机制(相变、传热、流动、扩散)着手,为听众勾勒出微小蒸发液滴附近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最后结合报告人的前期研究工作,介绍当前学术界对液滴蒸发现象的前沿研究进展。
报告人:俞江帆博士
报告人简介:
俞江帆博士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系,201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系获得博士学位。其主要
研究领域为微纳米机器人学,研究内容包括对微纳米机器人集群的形成机理,运动控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自2015年起,以第一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TR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IJRR), Nature Communications,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等顶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媒体如Nature New, Nature Video,CNN等报道。
报告摘要:
作为一项年轻的技术,近年来在生物医疗等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它有能力在正常手段难以到达的狭小空间,包括生物体内发挥作用,尤其在无创或是微创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庞大的应用前景。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微纳米机器人小体积的限制,他们能携带的药物量非常有限;这个限制同时对医疗成像设备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则将很难完成实时体内成像。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向自然界学习,实现了微纳米机器人的集群驱动与控制,让大量纳米级载体可以像自然界的动物集群, 如同鸟群、鱼群和蚂蚁群落一样,形成一个动态的群体。我们利用动态自组装技术,将处于运动状态下的数百万个磁性纳米颗粒组装成形态可控的微米级可变形机器人。通过施加不同的磁场,它们可以以协同的方式向前运动,也可以根据指令改变群体形态,以通过狭窄区域。本报告中,将主要关注两种集群微米机器人的生成与形变机理。相较于传统单一整体的机器人,这类新型的集群微米机器人具有高度可变形性,能够完成可逆膨胀/收缩 (2D),可逆拉伸/缩短 (1D),以及可逆分散/融合,并同时具有很好的运动可控性。这类集群型微米机器人将很有希望可以在如磁热疗法和定向药物递送等生物医疗应用中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