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机械动力学院在上海交大第一届“源创杯”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意大赛中获佳绩[图]
发布时间:2017-04-25
4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届“源创杯”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意大赛颁奖典礼暨源创论坛隆重举行。经过机械动力学院积极组织,本次大赛中机械动力学院共申报1200余项作品,占全校申报作品总数的1/3。在全校100件入围复赛的作品中我院占27件。最终,全校总计17件作品获得上海交大第一届“源创杯”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意大赛优胜奖,机械动力学院朱向阳教授、盛鑫军副研究员、王博翔、付泽宇4人凭借着优异的作品获得优胜奖,机械动力学院所获优胜奖数量全校最多。
机械动力学院生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的朱向阳教授的作品方案“侵入式微型脑机接口通讯工具”从实验入手,研究大脑的工作机理。项目拟构建出一条大脑与大脑之间的交互通道。通过分析患者皮层脑电实现脑功能精准定位,融合皮层电刺激,研究脑-机、脑-脑互联的信息传递或交互的机制及技术。该研究可应用于临床,并拓展应用于中枢神经障碍患者的脑-机控制,未来可实现脑-脑信息的交互。
机械动力学院生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同时也从事机器人学研究的盛鑫军副研究员的作品“神经信息监测及刺激增强一体化智能特战服”具备人体神经信息感知与身体机能刺激增强功能,便于士兵通过神经意念实现人机交互、舒缓疲劳与自我增强。该智能特战服不仅能保障士兵的健康安全,还能大幅度提高士兵的作战效能。这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军事装备颠覆性的进步。
机械动力学院博士生王博翔有关飞秒级纳米尺度近场传热技术的研究,理论上提出利用等离激元和近场热辐射传输相结合实现超快的传热过程,并利用纳米结构、超材料调控这一过程,该方案尚属国际领先,对相关学科基础研究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机械动力学院F13级钱学森班付泽宇设计出一款基于介电弹性体的人工肌肉马达。利用介电弹性体这种新型智能软体人工肌肉材料,通过施加周期性的方波信号,就能使电机沿着预定的圆形轨道转动。该马达仅采用电力驱动,而且能量密度极高,在软体机器人手臂等转动关节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第一届“源创杯”颠覆性技术创新创意大赛由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大赛旨在鼓励营造创新思想产生的氛围和机制,以前沿科技创新的颠覆性、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为出发点,真正激发师生员工的自主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预见能力的“头脑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