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在交大的一些往事
1962年国家刚从三年自然灾害逐步恢复过来,全国实行调整政策,大学本科才招生10万人,是当时几年最少的。9月我们入校不久,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召开,强调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于是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就在“阶级斗争是一门主课”的旋律下开始。我们几乎每年都要下乡劳动,三年级末参加了为期9个月的“四清运动”,1966年刚回学校3个月,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
尽管如此,交大的学习生活还是丰富多彩的,这里只举其中的一、二。
一、激励人生的晨曲
我们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是在法华镇路分部度过的,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晨起床时间,学校广播台就播放“航标兵之歌”:
歌声迎来了金色的太阳
双桨划破了千层波浪
我们在海上架桥铺路
让航行的战友们一路顺畅
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
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前面的道路崎岖又漫长
谁能把英雄的步伐阻挡
我们战斗在天涯海角
踏遍四方劈风斩浪
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
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战友们愉快的奔向远方
航标兵为舵手引路导航
我们虽然互不相识
友谊象明珠闪耀着光芒
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
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万盏明灯洒遍海洋
条条道路多么宽广
我们的红心象灿烂的星光
永远照亮祖国的海疆
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
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歌词豪迈抒情,旋律优美明快,歌声流畅激昂。清晨“航标兵之歌”一放,就迎来了金色的太阳,迎来了一天的学习生活,激励着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杨帆傲游,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架桥铺路。“航标兵之歌”不仅荡漾在大学校园,而且陪伴着毕业以后的几十年人生,尽管“前面的道路崎岖又漫长”,“我们的红心象灿烂的星光”。 50多年过去了,我第一段歌词还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张口就能唱上来。如今,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仍然要延续“航标兵”精神,用尚存的生命火花,去点燃永不熄灭的灯光,去实现“中国梦”。
二、难以超越的记录
交大除了有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的“老交大传统”,体育运动水平也是很高的。我记得,我们六大班的段瑞春刚入学时就越过了1.83米的横杆,在校期间又创造了新的记录,接近当时运动健将的标准。特别是交通大学的篮球队是全国高校的顶尖球队,多次参加全国篮球甲级联赛,谢锦生、周锦堂等体育教研室的老师都是退役的优秀篮球运动员。当时,《新民晚报》有一则报道,周锦堂在罚球线上连续153次投篮进框,这虽然不是一项正式的运动项目记录,但足以显示交大人的篮球水平,即便是现在的CBA球员也难以超越。
由于受这些运动员拼搏精神的激励和熏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我当时是八系(机械系)排球队队员,司职二传,为了参加学校的排球比赛,练好传垫球,我们几个排球队队员甚至拿来了灌满沙粒的实心球来练。功夫不负勤练人,我们系终于夺得系际排球赛的冠军。2012年我们机械系1962年入学的同学回校参加交大校庆活动,同年级830专业的游向前同学看到我,一时想不起我的名字,却一口说出:“哦,你就是那个二传手。”可见,我们系排球队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很深的。